作者 王 哲
《忆新疆》手稿是张仲瀚同志1979年为纪念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30周年写下的,也是张仲瀚同志的遗作。《忆新疆》手稿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张仲瀚同志对新疆的怀念和热爱,对新疆军垦事业的执着和向往。
《老兵歌》从一九五三年驻新疆人民解放军专门分开成为国防军和屯垦军开始,张仲瀚为安心部队生产,开始创作,前后历时三十年,不断补充完善,不断充实提高,是对新中国军垦事业的总结性的历史性的史歌,以古风三十二节的形式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响应毛主席的指示,开始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继承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发扬南泥湾精神,执行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三个队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的作用,保卫祖国的边疆,建设祖国的边疆,扎根于祖国的边疆,为边疆各族人民办好事,为祖国生产更多的粮食和棉花。
张仲瀚,1915年1月15日出生,河北献县崔尔庄(今沧县)人。10岁时,离开家乡跟着二伯父张吉墉在北平生活,分别在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北京志成中学(今北京三十五中)、北平平民中学(今北京四十一中学)读书,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联”组织。
他负责主编出版左倾色彩很鲜明的文艺刊物《新帆》月刑。
这是195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二届生产总结大会,张仲瀚的题词。
张仲瀚手迹
1933年2月,为抗议学校开除参加”左联”等活动的同学,张仲瀚回到家乡,12月由地下共产党员曹幼民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张仲瀚同志到河北泊镇(今泊头市)河北第九师范学校秘密办学习班,组织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并组织学生闹学潮。被国民党特务发觉,躲避到时任国民政府察哈尔省高级法院院长张吉墉家。
1935年由其伯父张吉墉介绍到察哈尔省蔚县政府任科员,后升县收发主任。
1936年调任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公署视察员。经地下党组织同意,依靠时任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张吉墉的影响,张仲瀚改任博野县公安局长,从而停止调查“高博蠡”起义失败后,隐蔽下来的地下党员。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中旬,张仲瀚依靠博野县警察局和保安队的力量组建河北民军,被推选为河北民军司令。
1937年10月,张仲瀚任博野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
1937年10月下旬,张仲瀚主动依靠地下党员贾毓凭联系党组织,将其创建的河北民军接受中共博蠡中心县委领导。
1937年11月中旬,张仲瀚领导的河北民军接受中共博野县委领导。
1937年12月初,张仲瀚遵照中共保属省委的决定,率领河北民军编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下辖的河北游击军,遵照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指示,成立河北游击军河北民军党党务委员会,接受中共保属省委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同时,张仲瀚率领河北民军第一团和特务营,参加晋察冀军区举行的路西整训。
1938年1月15日,张仲瀚参加首届晋察冀军政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晋察冀边区政府候补委员,并获得国民政府最高当局的批准。
1938年2月,张仲瀚率领河北民军第二、三团参加路西整训。
1938年4月上旬,张仲瀚遵照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和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的决定,率领河北游击军河北民军转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的冀中人民自卫军,获取冀中人民自卫军第二游击师的部队番号,张仲瀚任师长。
1938年5月10日,冀中人民自卫军第二游击师第二、三团发生兵变,排挤张仲瀚师长。为稳定这支部队,冀中军区命令张仲瀚和政治部暂时撤离部队,静待观察兵变发展。
1938年5月下旬,时不可待的张仲瀚带领警卫队和政治部在深县组建津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津南自卫军),张仲瀚任司令。
1939年6月,张仲瀚司令率领津南自卫军一部转隶八路军一二〇师,任一二〇师津南自卫军司令员。
1939年7月,张仲瀚司令员率领一二〇师津南自卫军和整编过的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仅600人合编,任三五九旅津南自卫军司令员。
因张仲瀚的入党介绍人曹幼民遇到突发情况,忽然去了延安,造成张仲瀚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当时不被党组织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张仲瀚克服各种困难,创建了两支抗日武装河北民军和津南自卫军,最后都成为八路军主力作战部队-----冀中警备旅一部和三五九旅津南自卫军一部、一二〇师第四支队一部及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运河支队一部,
1940年8月,三五九旅津南自卫军恢复津南自卫军的番号,作为晋察冀军区的总预备队,下辖两个团,参加百团大战。
1940年11月,张仲瀚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
1944年4月,张仲瀚兼任陕甘宁边区下辖的南泥湾垦区政府区长。
1944年11月,张仲瀚任南下第一支队三大队大队长。
1945年3月26日,张仲瀚任湖南人民救国军三支队支队长。
1945年5月,张仲瀚任湘鄂赣军区湘北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10月,张仲瀚任中原军区鄂北(枣阳)军分区司令员。
1945年11月,张仲瀚任中原军区河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
张仲瀚在三五九旅南下中,三次担任军分区司令员,胜利完成任务,为以后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兵团发展为党政军民企的特殊体制的特大型联合体,获取了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2月,张仲瀚任北平军调部执行部叶剑英主任高级联络员,在此期间找到入党介绍人曹幼民,解决了入党问题。
1946年11月,张仲瀚率领三五九旅扩兵工作队前往渤海区,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任旅长。
1946年2月,张仲瀚任北平军调部执行部叶剑英主任高级联络员,在此期间找到入党介绍人曹幼民,解决了入党问题。
1946年11月,张仲瀚率领三五九旅扩兵工作队前往渤海区,组建渤海军区教导旅,任旅长。
1947年11月,渤海军区教导旅转隶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独立第六旅,张仲瀚任旅长。
1949年2月,张仲瀚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军步兵六师师长。
张仲瀚率领解放军独立第六旅暨步兵第六师,为解放大西北浴血奋战,作出重要贡献。
建国后
1949年12月,张仲瀚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政委。
1951年9月,张仲瀚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兼第九军政委。
1951年10月,张仲瀚兼任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军法处处长。
1952年4月,张仲瀚兼任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干部(干部管理)部部长。
张仲瀚到国民党起义部队整编而成的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工作,为改造起义部队作出贡献,是全世界唯一成建制改造成功的部队,并发展为以军垦农场为主体的兵团作出杰出贡献。一九五八年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和副总理兼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分别考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越南的军垦农场就是学习兵团的经验建立起来的,越南政府两次邀请张仲瀚访问越南,指导越南建设军垦农场,为越南建立军垦农场事业作出贡献,张仲瀚当选为中越友好协会副会长。
1953年3月,张仲瀚被评为解放军少将军衔。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并报西北军区、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考虑到兵团大量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和官佐,都被国民政府授了军衔,中将就有七人,少将六十多人,而国民政府属于职务授衔,解放军授衔是按照战功和资历相结合评定的办法。最后,中央决定在兵团的同志不授军衔。除了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在新疆军区任第二副司令员,程悦长副司令员还任军区副参谋长,被授予上将和少将军衔,张仲瀚仅在军区党委任常委,这样张仲瀚没有授衔.
1954年12月,张仲瀚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党委第二书记。
1955年3月,张仲瀚兼任新疆八一农学院党委书记。
1956年3月,张仲瀚兼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流域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5月,张仲瀚任农垦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1959年10月,张仲瀚担任解放军马兰基地副主任。
张仲瀚派出兵团工一师第五团编入马兰基地部队序列,同时领导兵团农二师参加基地建设,为基地提供粮食和副食品、蔬菜水果供应,保证基地解放军和科研人员安心工作,还安排工程队伍长期参与111矿建设,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作出重要贡献。
1959年11月,张仲瀚兼兵团农学院党委书记。
1960年3月,张仲瀚当选为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
1960年8月,甘肃省委报经中央农垦部党组批准,张仲瀚同志兼任甘肃省农垦委员会副主任,张仲瀚具体领导甘肃省农建十一师。同时张仲瀚为青海农建十二师、宁夏农建十三师、陕西农建十四师和西藏军垦农场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为建立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兵团和解放军基建工程兵〇二部队作出重要贡献。
一九六六年二月,周总理在中央农垦直属垦区座谈会再次指出:农建十一、十二、十三和十四师实际归兵团管理,张仲瀚要管起来。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周总理指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兵团(西北林建兵团)归张仲瀚负责,中央已决定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管理农垦、林垦的机构,由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挂帅,张仲瀚参与领导。
张仲瀚同志被誉为西北军垦第一人,伟大的创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的缔造者。
1962年8月,张仲瀚兼自治区党委军工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1964年7月,张仲瀚任兵团第二政委,继续主持兵团党委。
1966年3月,张仲瀚任新疆军区副政委。张仲瀚还是新疆军区党委委员(不实行常委制)、第一届、第三届、第四届军区党委常委,第二届党委委员。
张仲瀚是兵团实际的领导人,司令员陶峙岳是起义将领、党外人士,起义将领、副司令员赵锡光于五五年十月九日逝世,副司令员程悦长是兵团党委第三书记,长期住院,程悦长于六一年五月一日逝世;兵团政委王恩茂是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工作重心在区党委,张仲瀚实际为兵团领导人,兵团党委的核心。张仲瀚率领兵团由成立时十七万五千人,发展到一百四十八万五千多人,执行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发挥三个队的作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屯垦戍边,为边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取得巨大的成就,兵团在张仲瀚率领下,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思想,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兵团是张仲瀚同志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发展成为党政军民企、工农商学兵为一体的特大型联合体,这是伟大的创举,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铜墙铁壁。
1966年8月23日,自治区党委鉴于兵团第二政委、第二书记张仲瀚身体有病住院治疗,决定张仲瀚不再主持兵团党委日常工作,由兵团第三政委裴周玉主持兵团党委工作,但是重大问题由裴周玉与张仲瀚商议决定。
1967年7月,文革时期,张仲瀚受林彪、四人帮集团在新疆的代理人丁盛、裴周玉、李荆山等人的迫害,被免去新疆军区副政委、兵团第二政委等党内外一切职务,被隔离审查。
1973年1月,周总理为保护张仲瀚,将张仲瀚以治病就医名义接出来,住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招待所居住。
1977年12月,张仲瀚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
张仲瀚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仲瀚遭受林彪、"四人帮"集团在兵团的代理人丁盛、裴周玉、李荆山的残酷迫害,遭受长期关押。
1979年12月17日,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张仲瀚同志问题的复查结论》,为张仲瀚彻底恢复名誉,平反昭雪。张仲瀚在住院期间,给党中央致信要求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胡耀邦听取张仲瀚的意见,并多次派有关部门负责人听取张仲瀚同志关于恢复兵团的意见。
1950年7月28日,张仲瀚随王震司令员勘察石河子,决定修建军垦新城。11月,组建石河子建城工程处,张仲瀚任工程处政委,他和工程处处长赵锡光一起,直接领导石河子新城的营建工程,是石河子这座军垦新城当之无愧的最早的设计师。张仲瀚同志主持兵团工作长达17年,把大半生心血倾注于新疆军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上,为我国军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79年8月,乌鲁木齐军区为纪念进军新疆30周年,特约张仲瀚同志写一篇文章,他欣然应允,标题为《忆新疆》。
1979年秋动笔,当时张仲瀚同志病重住院,每天上午治疗,下午坚持抱病执笔写作此文,生命垂危的日子里,依然不忘著文之事,只是文章未竟,全文计划写11小节,只完成了三小节,人已驾鹤西去。
《忆新疆》开篇写道:我在新疆从事过军垦,和那里的各族人民并肩工作的同志们一起度过了17个年头。在我的一生中,有这么长一段时间为新疆工作,使我感到幸福。我离开新疆,已经13年了。如果同什么人谈起新疆来,至今我还习惯地说“我们新疆”。如果有人说新疆不好,我很不高兴,几乎是本能地立即加以反驳,并且滔滔不绝地向他们解说新疆的好处,新疆之大,以及新疆如何重要……
张仲瀚的《老兵歌》,是对新中国军垦事业的总结,博大精深,手稿中“放下我背包,擦好我炮枪。愚公能移山,开我万古荒”“江山空半壁,何忍国土荒”的诗句,都展示了张仲瀚远大、宽阔的襟怀,和他对新疆军垦事业和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兵团(后改称西北林业建设兵团)、西藏易贡军垦事业的热爱。这些不朽的诗句,将永远激励着军垦儿女秉承军垦前辈的遗志,不断前进。
张仲瀚同志去世后,其生前秘书罗承瑛经多种渠道反复查找,最终找到了张仲瀚同志生前绝笔《忆新疆》和《老兵歌》手稿,并捐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
附记:
石河子大学博物馆也保存有张仲瀚同志生前绝笔《忆新疆》和《老兵歌》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