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共同关注
转发—新疆赛图拉哨所的演变以及后来的进藏先遣连
发表人:肖京宁  更新日期:2024-11-11  阅读:215   评论 0   字号:加大 / 缩小



(此文来自网络)

 

 

 

新疆赛图拉地区的历史要从晚清政府说起,当年的晚清政府四面受敌,抗击外敌侵略的能力和统治能力越来越差!大清帝国的领土不断被西方列强蚕食,被迫与各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割地赔款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不但削弱了清朝的国力,而且也让各国列强进一步觊觎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这个时期的清帝国大厦是摇摇欲坠,清朝统治已进入末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边疆的阿古柏联合英国列强和中亚恐怖份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步步侵入天山、伊利等地,他们试图将新疆分裂出去,清政府如不抵抗新疆将彻底失守,一旦失去新疆,我国西北方向大门敞开,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我海岸线和台湾地区制造磨擦,不断骚扰我国海防,清帝国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边防危机和海防危机!

面对西方列强不断地压迫入侵,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已无能为力!国家边境危难之际,清政府高层发生了激烈争论,清政府重臣左宗堂与重臣李鸿章在朝堂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新疆边境之地极其荒凉,人是无法在那里生存的,其地理位置也没有什么价值,那些地区即是被外国人占领对清帝国也没有太大影响等等……”

李鸿章着重海防,他在朝堂上对左宗堂说:“中国这么大,新疆土地贫瘠,不要了又如何?”朝廷应将‘海防’列入首位,全力投资海防建设。”清政府中央还有不少高级官员支持李鸿章,他们都认为清政府的国防开资应全部用“海防”上!

面对新疆要被西方列强分割出去的国难之际,以重臣左宗棠为首的官员据理力争,他们认为新疆是中国领土,其边境之地再荒凉也是我国领土,必须守住!犯我领土者,虽远必诛!必须把帝国主义势力清除出新疆!左宗堂在朝堂上反驳李鸿章:166万平方公里土地哪有说不要就不要的道理!边防与海防同样重要!

左宗棠是晚清政府握有军权的实力人物,在左宗棠等人的力争坚持下,清政府最终下决心收复新疆,并将收复新疆的重任交由左宗棠去完成。

左宗棠亲率大军抬着棺材进军新疆,清军不但迅速平息了内乱,而且还将制造混乱的外国侵略者赶出新疆,逐渐稳定了新疆的大局。

  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得知南疆赛图拉地区还有英国殖民军队,英军已将赛图拉地区弄得混乱不堪,当地急需清军前去剿灭英军并进驻那里。得到消息后,左宗棠马上组织了一支100多人的清军敢死队前往喀喇昆仑边境地区,清军敢死队全体成员骑着骆驼和战马带着充足的粮草向赛图拉出发了。

一个月后,清军敢死队到达赛图拉。清军到达后迅速与英军作战,在敢死队拼命冲锋之下,英国殖民军迅速溃败,清军大获全胜!为防止敌人卷土重来,获胜后的清军随即开始布防。清军巡视此地后,发现这里地势险要,赛图拉是丝绸之路南方的一个要点,通过此地不但能够直达南疆,而且还可以到达印度,这个交通要冲如被外人占据,他们就有了一个可窥视我国南疆广大地区的基地!

鉴于赛图拉地区的重要性,左宗棠认为必须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常驻哨所!以确保南疆安全!驻防的清兵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他们与当地村民联合起来就地取材,军民共同拉土运石,以土石砌成了营房,在此地建立了第一座哨所——赛图拉哨所

赛图拉哨所海拔3800米左右,该哨所成了大清帝国海拔最高的驻兵点!赛图拉的冬季长达6个多月,气温常年偏低,昼夜温差很大,赛图拉不只是冬季长,而且紫外线强度也非常高,被人称为“生命禁区”。

赛图拉哨所并不是一个地方,他下面有很多分哨卡,清军在克里阳等地还建立了多支分哨所……赛图拉哨所其实是南北哨卡的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里喀喇昆仑山的守防任务,这里也是我国西部边境安全的重要防御阵地。

收复新疆稳定下来的清军与当地民众联手,从此开始了在八百里边境线的巡逻执勤。由于边境线很长,哨兵巡防一次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工具,哨所驻地连一个正常的火炉子也没有,取暖用的是牛粪火,照明的是一个煤油灯。

由于长年累月的长期驻守,驻防赛图拉的清兵便扎根当地,融入了当地的民众之中,他们是清军的边关人也成了当地人!由于赛图拉边境太偏僻,而当时的通信条件和道路交通又十分落后,所以造成了赛图拉哨所信息长期闭塞的问题,甚至清朝政府已被推翻的消息也没有传到这里,赛图拉哨所的当地军民仍然不知道清政府已经垮台了,这些清军士兵仍然在赛图拉坚守着……

民国时期,新疆盛世才组建了边防团等军事单位,直到1928年,赛图拉哨所的情况才算有所好转,当时巡逻队伍人数已经上升到了100人左右。1933年-1937年之间,人数稳步增长到200人左右,之后的几年情况也有所好转,比如说各分哨所都有隐蔽的粮草站,这样就提供了一定的后勤保障能力,使边境巡逻效率大大提升,随着时代进步,新疆的边防守护有所改善,情况也相对逐渐好了一些。

1934年国民党军队开始进入新疆,国军逐步接管了边境地区防务,国军的到来让赛图拉的兵民得到喘息机会,他们可以休息了。

9·18事变后,我国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日战争非常激烈,但因为武器装备落后与后勤保障补给缺乏,他们只能撤退。面对日本侵略军地紧紧追击,而后方又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部分部队和部分抗日义勇军只能进入苏联境内寻找出路,最后这些部队在苏蒙边境绕了一圈来到了新疆。先后来到新疆的部队有近两万人,他们被划分为了工兵,通信,骑兵等队伍,这些部队驻守在新疆四边!当年在喀什,阿勒泰等地的群众都能见到他们。抗日义勇军骨干们还组建了新疆边防大队,安排进驻了边境地区。

这些到达新疆边防区域的部队和东北义勇军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民的热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拿出自己家中的牛羊粮草等食物支援部队,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保家卫国的士兵。欢迎人群中的锡伯族人更是激动万分,他们的先人是根据清政府指示由大东北迁徙新疆戍边乾隆皇帝答应他们戍边70年后可以回老家东北沈阳生活,当时清朝政府已亡20多年,锡伯族人不可能再迁回沈阳了,他们回不去了这些原来的东北人见到来自家乡的亲人无不热泪盈眶,他们与义勇军官兵紧紧拥抱,激动得泪流满面不肯撒手。

民国时期赛图拉哨所的条件也没好转多少,一直还是很艰苦,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取暖顶不了太多用时,他们只能拥抱身体取暖。驻守士兵最常看到的景色就是茫茫的冷白色雪山,在这样孤寂的情况下,大家仍团结一致忍受寂寞驻守边疆,保卫国家领土安全。

赛图拉位于新疆阿克赛钦地区,属于中印边防前线!赛图拉边防哨所不但是重要的边防哨所,而且还有着更重要的历史意义!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边防部队更加充实完善,新疆警备司令部有四个边防大队(当时称为边卡大队)长期驻防边境地区,其中就有驻防赛图拉哨所的边防中队,这支边防部队的番号为“皮山瓜代中队”。

国民党驻防新疆边卡部队为什么叫“瓜代”部队?这是因为新疆的边防部队驻地与哨位不但距离遥远,而且交通又极不方便,所以驻防哨位的时间为一年,每年的八月是新疆瓜果成熟飘香之时,换防部队官兵吃了瓜果后就出发到边防哨所去接防,而换防下来的官兵回来后就可以吃上瓜果了,所以驻防哨位的部队被称为“瓜代”部队“瓜代”部队这种简称也被官方认可,如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下辖的三个步兵师的文件中,就称呼“瓜代中队”或“瓜代大队”。因历史久远,人们己遗忘了驻边防国民党军中的“瓜代”部队是指什么兵种了。

新疆和平解放前, 赛图拉总卡设在位于喀喇昆仑山腹地通往印度、阿克赛钦首府列城和克什米尔的要隘之处,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是国民党军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的“皮山瓜代中队”,因赛图拉哨位路途遥远,驻守赛图拉哨所瓜代中队”是一年一换,其任务就是巡逻半年,在哨所待上半年,一年后就会有另一支“瓜代”部队来换防。

1949925日,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在陶峙岳、赵锡光等将军领导下,向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通电起义,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就地等待人民解放军前来接管改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解放军向全国边境地区进军,准备担负起守卫祖国边疆的重任。新疆和平解放后, 针对赛图拉不但是各通关隘和要塞,而且这里还可以直通印度的状况,解放军1兵团2515团奉命进驻喀喇昆仑山赛图拉15团任务是接管赛图拉边防哨所总卡和各分哨卡并守卫中印边防。

1949年12月5日,步兵5师15团从阿克苏出发,该团在沙漠中徒步行军750公里,于12月22日抵达和田。15团在接管和田县国民党军政部门的同时,团党委决定派团参谋长白纯史率团直特务连前去接管皮山县。12月底,15团特务连到达皮山县接管防务,随后白参谋长通过电台与驻防赛图拉边防哨所的国民党皮山“瓜代中队”取得了联系,(国民党军在美国的支持下获得大量军事援助,配备了大量的美国装备,赛图拉等边防哨所都配有电台,可以和县城的边卡部队基地联系。)白参谋长告之赛图拉国民党边卡中队,解放军已进驻和田、皮山等地,不日即将去接管赛图拉边防哨所,要求哨所全体官兵就地等待解放军前来接防。为防止暴乱分子越境外逃,白参谋长同时命令喀喇昆仑山边卡的各处哨卡官兵在我军到达边卡之前,不允许放走任何一名出境者!

1950年3月,15团特务连在白参谋长带领下向赛图拉进发,(皮山距赛图拉有400公里左右)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又无公路,部队无法驱车前往,解放军这支小分队只能通过骑马和徒步行军赶往目的地。

15团特务连此行要从海拔1000米的于阗地区到海拔4000米的萨拉托!经过两天的行军,特务连先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下,喀喇昆仑山是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雪之地,周边一片荒凉没有人烟,气候非常寒冷,没有一点绿植存在,大部分的区域都被白雪覆盖。面对喀喇昆仑山,战士们看到的是遍地碎石,许多战士出现了高原反应,还有不少战士出现呕吐、头晕、食欲不振等情况。

特务连向赛图拉的行军途中,有些战士的脚磨破了,甚至还有部分士兵因为长途跋涉已瘫倒在地,长途跋涉让每一个士兵都疲惫无比,鉴于此情况,部队放慢行军速度,一边休息一边赶路。15团特务连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行军,他们终于来到了赛图拉边防总哨所。

驻防赛图拉哨所的“皮山瓜代中队”士兵见到15团特务连指战员大为惊奇,虽然事前电台联系过,但仍有不了解情况的国民党士兵问我军战士:“怎么现在才来换防?”甚至还有国民党士兵问我战士:“怎么换服装了?”通过沟通解释,双方和平移交防务,这些守卫边疆的“皮山瓜代中队”官兵回到和田归建,等待解放军和平改编。(赛图拉哨所的起义官兵后来改编成为解放军1兵团2军独立骑兵师1团1连,以这个连为基干组成一个加强连进军西藏,称为进藏先遣连,赛图拉哨所起义官兵成为了进军西藏先遣连一部。)就这样,解放军15团特务连和平接管了赛图拉总哨所地区防务,担负起了守卫中印边防的任务。

赛图拉哨所士兵这样的问话也发生在了其他边防哨所,如驻防蒲犁县(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边防哨卡的国民党南疆警备司令部“瓜代”部队,见到解放军2军教导团一部指战员前去接管防务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话……

赛图拉总哨所有足球场一般大,哨所地上至今还保留着部分拴马桩,这些拴马桩是边关战士拴马匹和拴骆驼用的。赛图拉总哨所东南北三面是大河滩,哨所高出河滩足足有十米,营房不远处有个哨楼,哨楼身上布满枪眼,建筑墙壁上有许多射击孔,相信这里曾有过很激烈的战斗。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今日,中华儿女在赛图拉地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甚至有不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中国的一代代勇士传承接力继续守卫着祖国南疆!在维吾尔族语言中“赛图拉”还具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殉道者”!

赛拉图总哨所遗址外约100米处还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突出地层表面的坟堆,这都是曾经驻守边境战士的坟墓。这些坟头在遗址外面讲述这里边疆的故事,这说明从古至今边疆都没有太平过。过去很多驻守边关的战士都对那里的当地人怀有相当深的感情,有些人更是在那里扎根下去,成为当地一分子!军民鱼水情,这种根深蒂固的情怀也让边疆有了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南疆建立了许多新哨所,现在的赛图拉哨所已不再是驻守点,由于新疆的交通线路重新规划,赛图拉这个四合院一样的哨站变成了一所废弃的建筑物。

随着岁月的流逝,赛图拉哨站成了遗址。如今赛图拉的哨所遗址尚在,赛图拉哨所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很多人都会来这里参观旅游,游客们往往会在风中站在遗址中央停留一段时间,他们在感受着当时戍守边疆战士的心情,仿佛是想通过哨所遗址看到当年戍守边疆战士的生活场景,赛图拉哨所遗址成为了一种历史,它留下了永不破灭的记忆!

自古以来,戍边守疆的战士都是最辛苦的,他们面对漫天风雪,忍受着烈日灼心和无边的寂寞孤独,他们是凭着对祖国的一腔热情坚持驻守边疆!人民和平安宁的环境是他们的认真值守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和平的环境。

我国疆域广阔,领土国界线也很长,我国有许多这样的总哨所和分哨所,还有着无数的边防战士驻守祖国边疆,正因为有无数边防战士站在雪域高原上保卫祖国的和平安宁,我们才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赛图拉哨所遗址)

                                                      

(解放军赛图拉神仙湾哨所)

 

 (以上文图均来自网络)

  

                  进军西藏先遣连  (此文来自网络)




 

1949年9月25日,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向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起义通电,新疆和平解放,驻防新疆的国民党军原地等待人民解放军接管改编。

驻防赛图拉哨所的国民党军边卡部队的番号为“南疆警备司令部边卡大队皮山瓜代中队”,这个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22兵团骑兵第8师第2311部。

1950年7月,为执行党中央、毛主席解放西藏的命令,新疆军区转西北军区命令组建解放军第2军独立骑兵师,执行解放西藏一部的任务,其具体进军路线是由北向南进军西藏,与由东向西进藏的我18军配合完成解放西藏的光荣使命

1950年7月,新疆军区党委委员(当时不实行常委制)、解放军22兵团第9军政委张仲瀚、时任解放军22兵团副司令员兼第9军军长赵锡光(原南疆地区国民党部队的最高长官、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师长、新疆警备司令总部副总司令兼南疆警备司令部司令。)、第1兵团第2军左齐副政委、骑兵8师政委张献奎、骑兵8师政治部主任李生堂、副主任董光熠等一起考核骑兵第8师部队。

考核骑兵8师工作完成后,主持考核的张仲瀚将考核情况上报新疆军区,后经西北军区批准,将解放军22兵团骑兵第8师第23团和师直属骑兵大队(也称为22兵团骑兵团,属于骑兵8师序列)转隶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独立骑兵师(后改称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组成骑兵第1团和第3团。

骑兵第1团第1连经过三级部队首长考核选拔,以解放军第1兵团第2军独立骑兵师第1团第1连为基干组成一个加强连进军西藏!西北军区授予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11连组成的进藏先遣连为“西藏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二十二兵团专门召开直属队庆贺大会,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副司令员兼第九军军长赵锡光、参谋长陶晋初、政治部主任李铨、第9军政委张仲瀚等首长到会发言庆贺。

张仲瀚政委在发言中专门说道:“……进藏先遣连是起义边防(瓜代)部队驻防赛图拉哨所的部队组建,原为解放军第22兵团独立骑兵第8师第23团第1连。这里重点说明一下,全军著名的英模单位“进藏英雄先遣连”就是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第1团第1连,基础就是驻防赛图拉哨所起义部队编成的骑兵8231连。

195081日,由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藏、回、锡伯等7个民族139名官兵组成的进藏先遣连在1团保卫股长李狄三、连长曹海林(起义军官)、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青云师侦察队长、特级战斗英雄)率领下,从新疆于阗的普鲁出发向藏北开进,该连全体指战员在路途中克服高原缺氧、风雪严寒等困难,艰苦跋涉数千公里,翻越海拔6420多米的昆仑山到达了西藏阿里地区。

在独立骑兵师师长兼政委何家产指挥下,1连进入藏北高原后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与阿里噶本地方政府达成了第一个和平协议,1连还多次粉碎了当地反动分子的破坏活动,像钢钉一样牢牢扎在阿里,为我军后续部队挺进藏北奠定了基础!

先遣连在挺进和驻守藏北高原的一年里,全连有63名官兵光荣牺牲!王震将军曾含泪为1连请功:“……该连经历了长征以来最大之苦难,表现出最高的英雄主义之气概!……”1连为胜利进军西藏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阿里、为解放西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511月,西北军区授予1“进藏英雄先遣连”光荣称号,并给全连官兵各记大功一次!一次为一个建制连所有官兵每人记大功一次,这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该连后来编入阿里骑兵支队,现为新疆军区618团装甲步兵1连,1连22兵团少数几个保留在现役至今的部队!

  

 

     (图文均来自网络)







发稿人
发表人: 肖京宁
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现状: 国家公职人员
年龄段:中年
参军时间:1970 年 11月
原/现所在部队:
职位: 战士
电子邮箱: 2290027701
电话: 15902808429
腾讯QQ号: 2290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