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热血春秋 >> 撰文
威猛震敌胆 打仗数第一
发表人:陈军  更新日期:2010-11-08  阅读:5550  评论:0  照片:无  字号:加大 / 缩小

 ——李德生 深切缅怀卓越的军事家陈锡联同志 

        2000年6月10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与我相交60余年、情深谊笃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陈锡联同志,骤然与世长辞了。惊闻噩耗,令我心涛汹涌,不能自已。

  陈锡联同志与我是同乡,1915年出生于腥风血雨的大别山地区,是喝黄连水长大的穷娃子。他自幼生就天不怕地不怕敢斗争敢反抗的刚毅性格,小小年纪就担任儿童团团长,参加打土豪、斗劣绅,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1929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敢拼善战,是个远近闻名的“小钢炮”。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艰难西征,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陈锡联率部浴血奋战,先后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等,为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屡建赫赫战功,被李先念同志嘉奖为“打仗数第一”的优秀指挥员,一再擢选重用,使其很快进入团、师级领导岗位。

  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为接应中央红军北上,西渡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时年仅20岁的陈锡联担任红10师师长,在李先念同志指挥下一路夺关斩将,于懋功率先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而恰恰在此时,我受张国焘错误路线残酷迫害,被撤销党内外职务、开除党籍,于甘孜整编过程中调到红10师交通队当传令兵班长,认识了师长陈锡联同志,从此两人开始缔结长达60多年的真挚友谊。

  想当年,陈锡联同志英姿勃发,风华正茂,声名显赫,但身为一师之长从不摆官架子,长征途中、战斗间隙、宿营以后,有空就和我们传令兵谈心聊天,传授战斗经验。当他得知我遭受迫害的不幸之后,马上找我谈话,了解详情,鼓励我放下“包袱”,战胜挫折,轻装前进。此后,他一直对我非常关心,非常信任,给予了很多的关照和帮助。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他先后担任第129师769团团长、385旅副旅长、旅长。当时,部队由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由于编制压缩,绝大多数干部都是降职任用,而他却给我提升了职务,先是安排我当通信排排长,以后又相继升任通信连连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许多重大的作战任务都交给我去完成。1938年10月上旬,日军第20师团3000多人,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分六路对我太行山根据地疯狂“扫荡”,陈锡联旅长指挥部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就在那次激战中,敌人一颗子弹打穿了我的头部,陈旅长得知后,马上安排医务人员抢救,在紧张的战斗中还亲自来看望我。1940年5月破袭白晋铁路战役中,陈锡联旅长通过周密侦察和分析敌情,灵活机动地处置情况,将攻击重点由来远段改为南关镇,以中心开花、内外结合的战法迅速达成战斗目的,受到了朱德、彭德怀的嘉奖。抗战胜利后,陈锡联同志特意指名将我从太行军区2分区30团调回野战部队,到他的纵队当主力团团长;时隔不久,他又亲自向纵队党委提出议案,推倒张国焘错误路线强加给我的“莫须有”罪名,彻底平反昭雪,把我的党籍恢复到1932年。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攻势凌厉,气焰嚣张,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八路军总部命令我129师385旅由769团组成的先遣队奔赴晋东北,侧击南犯之敌的后方,以配合国共两军联合进行的忻口战役。10月16日,陈锡联团长带领全团深入敌后50余公里,进抵代县以南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发现一批又一批的敌机从对岸的阳明堡机场起飞,对忻口和太原地区狂轰滥炸。陈锡联团长敏锐地意识到,敌机对我抗日军民威胁太大,必须想办法狠狠敲它一家伙。于是,他根据党中央关于展开山地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和刘伯承师长放手机动歼敌的指示,立即派人侦察,查明敌情,迅速制定周密的战斗方案。10月18日傍晚,利用夜幕掩护,陈锡联团长指挥我们对敌机场突然发起猛烈进攻,激战一小时,击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100余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

  夜袭阳明堡机场以后的几个月中,陈锡联团长先后指挥我们打了沾尚伏击战、广阳伏击战、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的黎城突袭战,在频繁的战斗中很快积累起抗日游击战的丰富经验,为以后克敌制胜打下了基础。

  从邯郸到长治及从长治到临汾的公路,是侵华日军为进犯黄河各渡口部队提供后方支援的重要交通线,运输十分繁忙。129师首长根据掌握的敌情,决心以主力于涉县西南的响堂铺,伏击敌往返的运输部队,断敌前方补给。具体部署是:以第771团全部和第769团主力,预伏于响堂铺公路以北后宽漳至杨家山东西长5公里的一线山地,以一部伏于公路以南的山脚下,阻止敌军抢占南面高山,以第772团全部769团一部,阻击由黎城和涉县可能来援之敌,并掩护伏击部队侧后的安全。3月31日9时许,敌辎重部队汽车180辆及其掩护部队进入我伏击圈,副师长徐向前命令第771团放过前面100余辆汽车,让其进入第769团伏击区,待其余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时,突然发起猛烈攻击。陈锡联团长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指挥部队。激战两小时,我军共歼日军少佐以下400余人,毁敌汽车180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量军用物资,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重大的胜利。

  鉴于陈锡联同志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响堂铺战斗结束没几天,即升任第385旅副旅长、旅长。他在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领导下,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晋中地区的“六路围攻”,进行了邯(郸)长(治)战役、白(圭)晋(城)战役、武(安)沙(河)战役。在“百团大战”中,我军中心任务是开展交通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定)太(原)铁路。八路军总部命我129师以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重点破击阳泉至榆次段,战役一发起,陈锡联旅长就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狮垴山。狮垴山貌似一头威猛的雄狮高踞阳泉城西南,逼视阳泉,扼守正太铁路咽喉,夺取狮垴山对敌我双方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敌军为抢回狮垴山,倾巢出动,几架飞机低空轰炸扫射,不断施放毒气,地面部队轮番猛烈攻击,每前进一段就构筑工事,与我展开反复争夺。陈锡联旅长亲临前沿,指挥部队寸土必争,与敌血战六昼夜,截断了正太铁路,有力地掩护了破路部队翼侧的安全。1943年3月,陈锡联调任太行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直接指挥蟠(龙)武(乡)战役,采取“围日打伪、以强攻弱、猛虎掏心”的战术,歼灭日伪军数百名。八年艰苦抗战,陈锡联为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初期,陈锡联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司令员。他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指挥下,率领所部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陇海战役和鲁西南战役,连战连捷。在羊山集战斗中,他与兄弟部队紧密配合,全歼国民党嫡系第66师,揭开了挺进中原的序幕。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锡联率左路军直插皖西,克服重重困难,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在张家店成功地歼敌一个正规旅,解放皖西9座县城及广大地区。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陈锡联率领第3纵队执行攻打宿县的任务,亲率各级指挥员抵近前沿侦察,作出周密部署,研究攻坚战法,动员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彻夜激战,突破强敌扼守的层层坚固工事,攻取宿县,取得了全歼守敌11000人的胜利,切断了敌徐州、蚌埠间的战略联系,使敌刘峙集团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尔后,他又统一指挥由中原野战军第1、3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组成的西集团,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国民党军王牌部队黄维兵团,为淮海决战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整编,陈锡联升任第2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他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向江南进军的命令和第2野战军《两个月整训的军事政治工作大纲》精神,从2月份起,组织第10、11、12军积极展开向江南进军的准备工作。以渡江作战的政治动员为中心,组织部队深入地学习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等文章,以及入城守则、约法八章等政策,根据部队驻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强渡江河的技术、战术训练。4月21日夜,陈锡联指挥第3兵团横渡长江,迅猛地突破敌人江防阵地,一举攻占贵池、青阳、高坦等地,歼敌第8兵团一部,乘胜展开千里追击,以最快速度挺进至浙江衢州以西、以北地区,与兄弟部队共同截断浙赣线,切断敌汤恩伯、白崇禧两个战略集团的联系,解放了江南广大地区。同年8月后,在进军大西南作战中,陈锡联率部秘密集结于湘鄂地区,出敌不意,突然发起川黔之战,一举粉碎了敌川湘鄂边防线,突破天险乌江,解放了国民党“陪都”重庆及川东南广大地区,参加了成都战役,抢占了成都以西之邛崃、大邑,截断敌人最后一条退往康、滇的道路,为歼灭蒋介石在大陆上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我同陈锡联由于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不再在一起工作了。1950年10月,陈锡联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1959年10月至1973年12月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3年12月与我对调,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5年1月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常委。在这几十年里,我同陈锡联天南地北,他来我往,聚散无时,然而,正如古人说的“丈夫重知己,万里同一乡”。我们虽然不在一个部队工作,但是,我俩都珍惜在枪林弹雨中凝结成的友谊,每逢节假日,我们会打打电话,互致问讯,交流信息,或者抽出时间互相看望拜访。

  据我所知,陈锡联同志在担任炮兵司令员期间,按照军委“大量发展新的炮兵,同时加强提高老的炮兵”的方针,精心制定发展规划,组织部队改装,组建炮兵院校,大量培训干部,领导研制炮兵装备,为我军的炮兵建设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他在沈阳军区和北京军区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工作勤奋,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同军区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为加强军区全面建设、巩固北部国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期间,积极参与组织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大政方针的研究、制定,为保持部队稳定,加强部队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上,他当选为中顾委常委,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和研究,关注新时期的军队建设,关注国家的改革开放,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为党、国家、军队的繁荣昌盛继续不遗余力地工作,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老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崇高志向及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留下的著名诗句。回顾陈锡联70年革命生涯,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矢志不渝,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陈锡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为失去陈锡联这样一位老领导、老战友感到无限的惋惜与悲痛,将会永远深深地怀念他!

《人民日报》 (2000年12月05日第十一版)

引自:http://www.gmw.cn/content/2005-07/04/content_262723.htm

 

发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