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前位置:首页 >> 热血春秋 >> 撰文
日本歌曲《空闺怨》闪现——车桥战役传奇说
发表人:李平山  更新日期:2012-08-13  阅读:7024  评论:0  照片:无  字号:加大 / 缩小

汪贤孝 陈任 张如宁 张阳宁

  

《空闺怨》歌词:

    忆恋人山本大尉,

    侵支那一去不回。

    春景好樱花如锦,

    思往事不胜悲。

    去年春在热海,

    既相亲又相爱。

    东京驿成永别,

    肠欲断心欲碎。

    月缺了还会圆,

    花落了还会开。

    恋人啊一去不归,

    这空闺怎能挨。

    简明76个字组成的歌词,反映因侵略邻国支那走失心爱的山本大尉拆散相亲相爱家园,遭受独守空房,煎熬,肠断,心碎,空度年华。显然对战争的憎恨,厌恶,纳闷在内心的怨声和控诉。代表了当年日本人民朴实共同民意。配上琴弹伴唱,凄婉动听诱人入思入心。

    歌曲由来一日人《反战同盟》,抗日战争中历次被我军俘虏过来的侵华日军,尽管他们一时逞凶横煌武士道精神,顽抗我政策规劝,拒绝对其生活热情宽待,个别的甚至会突然夺去他的指挥刀当场剖腹,以示他效忠天皇。但经我一再耐心,贴心,攻心。其野心最终屈服正义归善,愿毅然参加我新四军,与我结成抗日“反法西斯”战友,随军相互学习并肩战斗,进而加入了日人在华《反战同盟》。当年在苏浙皖地区分设有苏中支部,浙东支部,淮北支部。《空闺怨》出自“反战同盟委员会”的集体智慧,作用于与前线喊话劝降,起到我军事攻堡,政治攻心协同助战,瓦解敌人士气,造化正义。

    歌曲与喊话闪现——泾口车桥两次战斗中

    泾口车桥泾河曹甸位于江苏淮安城东各距20公里,其中车桥是个大镇,敌伪的重要据点,一个统体。当年,为了进一步打开苏中局面,沟通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的战略联系,扩大抗日民主政权和根据地,发展和壮大我武装力量,为推进大反攻战略造势。唯影响隔绝,阻挡的是车桥这只拦路虎。粟裕司令早己运筹帷幄之中,决心尽早拔除车桥这颗拦路钉。“苏中抗日斗争形势的转折是从车桥战役开始的”此话是粟裕司令后来说的,后来不仅因车桥战役大捷,扭转了苏中的形势,而且迎来接踵而至全局形势的发展。继车桥战役大捷后,南下天目山三次反顽大捷,苏中七战七捷,“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的歌声响彻苏北大地,毛主席下令全军推广苏中战场的歼敌经验。   

    1944年2月12日,我52团奉命单独执行拔除泾口镇任务(内定结合攻坚演练,侦探日军派系矛盾)。52团系当年苏中军区1,4,7,52四个主力团之一,现今人们熟悉的“沙家浜”部队。此间上级派来了两位“反战同盟”日本朋友,一位叫松野觉,一位叫里宾××(四字组称),一口流利中国话,穿着新四军军装,来到了52团4连,(担负主攻的连队)时任52团4连指导员陈任同志(今健在杭州,与我相处70年之久的亲密老战友)。带领全连同志热烈欢迎和接待两位陌生战友,霎时双方亲密无间,趁白天战前空隙,二位日本朋友教我们战士学习简单的日语。例:“日本弟兄们,缴枪不杀”“要回家的可回家,我军优待你们”等施教,接着教我们学唱《空闺怨》,时间虽短,指战员们兴趣十足,深夜进攻时陈任同志陪着两位与4连一起冒着敌密集火力,冲到敌碉堡旁,其勇为与智谋给陈任同志的感受很深,感受到用日语向敌喊话与《空闺怨》歌曲弹唱交替的政治攻势既气壮又锋利。例:弟兄们,日军从太平洋战场到中国战场,屡战屡败,是由于日本军国侵略。抢夺别国是非正义的,所以国力耗尽,告诉你们意大利已经宣布投降,德军已被苏军驱逐出国境,法西斯阵营战败在眼前,我们何苦继续为军国主义卖命,充当炮灰”。说到放下武器,新四军有优待政策,这下惹怒了碉堡内的曰军,他们喷口大骂“滚”!“滚”叛徒贼种,支那走狗。甚至掷出手榴弹威胁,在这骂声和动武之间隔杂碉堡内叽哩哇啦混乱吵闹声。据两位日友分析,碉堡内有持反对动武之争,于是两位日友弹唱起《空闺怨》歌曲,这下到是鸦雀无声,个个肃然聆听。之后松野觉与日军小队长为效不效忠天皇展开辩论,舌战整整两个小时。 直至日军增援部队到来前,我方安全撤走,获得了日军派系内讧的信息,动摇了日军军心。

    1944年3月5日(距战泾口2l天)在师长粟裕精心筹划下,副师长叶飞负责战场指挥,集主力1,7,52团,军教导团等5个团兵力,以攻坚打援并举,攻之必得,增援必歼的方针与决心,战斗于3月5日凌晨打响,经一天一夜(先攻车桥后打援)战斗,7日结束,收复车桥,痛歼由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来增援连续五批日军(系华北派遣65师团72旅团),山泽大队几乎全军覆没。此役毙伤日军800余人中,击毙465人,生俘48人,其中因重伤抢救无效和拒绝医治死亡24人,剩下活俘除要求释放外,.余下的以“三本一山”等14人愿意留在新四军,之后也都加入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

    此后,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制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书称:“在抗战史上这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战役中俘日军最多的一次”,战败日军尊称我粟裕司令为天神。 (意下皇军不得不屈服、敬畏的天神)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主席当场说了一句极富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历史完全证实毛主席的英明预识。进入解放战争为应对现代装备,运筹大兵团作战指挥,实现由战略配合到战役协同经一系列重大战役: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皆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仗,硬仗,就淮海战役全歼蒋军55万的辉煌。车桥崭露将才本能的粟司令,被毛主席看得如此精准(附粟裕被日军称天神资料)。

    但此役最令人痛心的是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宣传委员松野觉同志不幸光荣牺牲。消息传来,当地党政军民无不为其大义凛然献身反战事业、为失去这样一位捍卫正义的日本友人而扼腕悲伤、悼惜。

    车桥镇四周筑有大围子,沿围子筑有大小碉堡53座,还有许多暗堡。常驻日军40余,伪军600余兵力与设防比起泾口强又坚固。战前松野了解到上述情况作出了将与坚固碉堡内曰军武士道顽抗固守作生死一决的准备。参战的盟友由松野挑选,人数比泾口时多,他在战前动员要求盟友像部队那样速战速决,减话要简短明快,不能像泾口战斗时那样磨在舌战上。以致他这次在火线上对付日军硬朗强劲。战斗中面对二个日军恶狠狠的骂过来的“支那走狗”……松野一怒之下向身旁战士取过步枪一枪击毙了一个,另一个也被击倒,但最终被碉堡里射来的子弹击中脑部,英勇牺牲。当年《解放日报》多次介绍松野觉烈士事迹,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向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参观团介绍车桥大捷,高度赞扬松野觉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苏中报》《盐阜报》等各报道了松野的生平事迹和履历。(附《大江南北》刊登的松野觉遗像)

    历史回声忆念—反战同盟松野觉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主办的《大江南北》2011年第九期月刊31页,标题《车桥战役和日本朋友》并在这标题下展现松野觉同志遗像,使我一下回忆起松野在部队教唱日本歌曲的追记,追忆日本歌曲《空闺怨》歌词的旋律曲调。十年前陈任同志在他自编的回忆集里写有一篇《忆日本“反战同盟”——松野觉》但文中没有提及《空闺怨》歌词,因为他和我商讨时都想不起来,他能哼二句用日语唱的。我只能哼二句用中文唱的。但我俩对这首战场中产生的日本歌曲久久襟怀心爱难忘,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首歌也同样具有历史的意义,它呼唤正义,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由于《大江南北》和陈任同志的两文稿都展示了松野觉同志在车桥、泾口英雄业绩,情节对路真实,唯独缺失《空闺怨》歌词,记忆里,我模糊的记得应该有这个歌的笔记,当年曾经学唱这个歌……这一次我狠下决心,非找到旧笔记本不可。翻箱倒柜、角角落落,终于惊喜地找到了这首76个字的歌词,功夫不负有心人,《空闺怨》这首歌岂不成为“车桥烽火硝烟中”播下的传奇,印记日人“反战同盟”拥护正义的杰作。听!句句歌声代表着中日两国人民因战争纠结把藏在心灵深处的怨和恨表达诉说,歌声融融着多少渴望和平的呼唤。尽管歌声短暂,但它毕竟是这段历史留下的极为珍贵的音迹。千万勿让这仅存的“音迹”变成绝迹,应视为祖国的文化遗产。(附陈任同志回忆松野觉文章)

    日人“反战同盟”——成员今存一“日向胜”

    车桥战役牺牲了松野觉,而车桥战役被我生俘的48人减去重伤医治无效致死24人,再减去要求释放10人,余下以“三本一三”等14人愿意留在新四军。这14人中有一人叫“日向胜”今已93岁高龄,生活在日本。据日向胜说“所有“反战同盟”成员如今只剩下他一人了。中央电视台最近去采访过他,江苏省政府对“日向胜”很重视,交待江苏中国旅行社每年去拜访他。

    简介这位93岁日本老人与中国一位老将军张藩,从敌对到结成亲密无间的战友故事,当然先决条件是新四军在战场上有条铁的纪律,凡放下武器的敌人一律不准枪杀,不搜腰包,予以优待,尤其是日俘,否则重处。有善良本性的被俘日军,对上项政策的感叹,这是中国的人道主义,容易很快改变反动立场,顺应仁义,尊重仁义,日向胜与张藩将军的友谊就是相互仁义交织作基础。

    日向胜是1942年日本军官学校毕业的陆军炮兵少尉,被派遣至侵略中国仅一年时间,于车桥被俘。此间张藩首长时任苏中公学副校长(培养党政军干部学校),校长粟裕。张藩首长对俘虏过来的日军资历了解得很清楚,看中了炮兵少尉日向胜,与粟司令工作交谈时把日向胜留在苏中公学军事指挥系,是学员也是教员,这是张藩付校长的远见卓识,建设现代化炮兵着眼起步点,留日向胜在身边可学习和交流炮兵知识。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张藩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日向胜随队担任纵队作战炮兵参谋,在山东、豫东战场上发挥重要技术作用。解放上海后被任命某部一营营长,不久调汤山炮校任教,1952年被调到中央对外联络部,之后又调上海市总工会。1958年他和妻子一起回到日本。

    一派军人气质军政智谋俱全、以身作则、日夜操劳、训话严肃、对下属亲和等优良传统作风的张藩首长给日向胜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影响很深情谊极浓。回日本后常年保持联系,并借机来中国南京(张藩离休在南京)生前探望,逝世后悼念,至今还在和张藩长子张如宁,女儿张阳宁保持通讯,上述概略摘自《留取丹心照汗青》——开国中将张藩纪念集(附张藩纪念集封面、文稿、照片)。

    设想《空闺怨》——“嫁接友好碑”

    杭州西湖边名胜景点之一“柳浪闻莺”早在1962年与日本岐阜市互换了“日中不再战”和“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碑文,开创了战后中日友好的先河。进而1979年杭州和歧阜缔结友好城市,随后日本福井市也和杭州市缔结友好城市,成为全国与国外缔结友好城市的先例。缔结交流三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双方共同繁荣发展,而且寄于世界安宁和平的希望,这让我有了可喜可敬的感觉。作为居住杭州六十多年已祖孙三代的老杭州、老兵,对这座《日中不再战》友好碑思绪良多,出书要有人看,立碑要有人识,识其意义,增进知识。但常见的人来人往的游客擦背而过,难见触目眼下诧异之物(石碑),止步定神探究,失去庄严碑意。由此想起《空闺怨》歌声,声声皆是怨战,厌战的呼声,与饱受过战争催残风霜,祸害二国人民无尽诉说的痛苦总结出来的历史教训《日中不再战》非凡凑合,把它合拢成一座“铭记历史”的天桥,即以史为媒,“空闺怨”嫁接友好碑,实行胡锦涛主席教导:“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嫁接后的“天桥”,要突出歌声动听诱人,声意有人过问,起问有人讲解。让70年前硝烟中留下闪电一闪声迹的传奇,其音迹便是中日和平友好的根基。 让歌声带着历史意义,飞扬各地,飞扬日本,飞扬世界。让歌声颂扬,从战争学习战争,从战争中消灭战争,大名鼎鼎,战功赫赫,德高望重,崇高敬仰的开国大将粟裕司令,他的历历辉煌战史,印象千秋万代。

    曾经把这一设想和建议向杭州市分管外事,负责中日友好政府和民间团体访问接待的领导人之一佟桂莉副市长呈函。承蒙佟副市长,热衷敬老,认真对待民意,很快得到真诚回复,表述已向有关部门探讨可行性分析,深受老人欣慰,期待梦想的美景。(附杭州市佟桂莉副市长复函、《日中不再战》友好碑图片)

2011年12月30日

 

 

 照片前排左起第五人为本文作者——92岁高龄的新四老战士汪贤孝                                     (摄于2012年4月10日)

 

附:

 

 

发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