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校友投稿】
70年代我就读的八一校
张磊
1970年的秋天,我们一群大邑县安仁镇保育院的小孩子,乘坐川办卡车来到了成都西郊茶店子八一校。
小同学们在茶店子街口下车,穿着崭新的衣服,排着队,手牵着手,欢欢喜喜沿着弯弯曲曲800多米长的碎石小路,走进八一校大门,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我们来八一校之前,同学们除了身穿新衣服,还带着新被子、面盆、毛巾、牙具等等,生活用品全都焕然一新。
我们这些同学的父母亲,都是解放前参加革命,长期在西藏工作,为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边疆默默奉献的“老西藏”。还有些同学的父亲牺牲在西藏,同学中有不少革命烈士子女。
我们同批来的小学生有两个年级,四个班,学生分为2个大班加2个中班,近200人。因为1969年中苏交恶,发生了小规模的珍宝岛战争,八一校招生推后1年,我们大班的同学是在保育院读完小学1年级的,进校后升为2年级,中班的同学入校后读小学1年级。我们进校后,班上既有班主任和各科老师,也有专职生活老师,同学们吃同一锅饭,穿同样的衣,住同一间房,上同一堂课。
那时的八一校,大门坐西朝东,学校围墙外有大片耕地和林盘,校园内除了有教室,寝室和运动场外,还有良田菜地,鱼塘果树,猪圈马厩,草坪假山,一派世外桃源风光。
70年代初的八一校,交由金牛区政府代管,学校名称暂改为“金牛区永红学校”,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还是原有的人员。半年后,学校新进了大批地方学生,有金牛区政府和茶店子农业大队的,有从上海内迁的成都标准件厂的子弟(人数最多,各年级都有几十人),1年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又转学进了茶店子小学或成都20中。
1972年,学校又被西藏军区收回管理,恢复名称为“西藏军区成都八一校”,校长是曾之无,教务主任是龚薇霞,不久,川办又调入4位团职干部充实学校领导班子(政委彭一鸣,副政委郑长纯,副校长主希传、袁宝珍),并配了一辆军用卡车和一位军人驾驶员,负责运输学校生活物资。
60年代末期,八一校开办了初中,1978年又办起了高中,我们1979年高中毕业生有12个人,因生源太少,高中仅办了两届就停办了。
在我们读书的岁月里,没有多少时间认认真真坐下来读过书,政治运动接二连三,我们在校参加过反帝防修挖防空洞(防原子弹),“批林批孔”,反左倾、反右倾等运动,接着又学张铁生(交白卷)、黄帅(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批斗老师,后来又参加学校
“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1974年之后连续3年,初中生每学期有1个月时间参加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学工在四川省农机厂,成都制伞厂,校办医用蒸馏水厂;学农在郫县红光公社幸福大队,牧马山农场,茶店子农业大队;学军主要是部队来的军人带领同学们进行队列、投弹、射击等科目操练(我们摸过真枪,参加过实弹打靶)。我们班级的同学们还背着被包,参加过徒步长途拉练——从学校走到大邑县安仁镇。我们班当时还是“红医班”(用了两年时间穿插学习了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又是“为人民服务班”,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打扫环境,清洗厕所,养兔子,捡废品,理发,帮厨,参加助民劳动,样样学着干。
70年代我们班部分同学在红光公社学农的照片
右1是马秋英老师
着白色短衣的王和平老师在指导我们作仪器实验
我们拉练到安仁镇保育院的照片
后排中间的军人是川办派来的指导员
1979年高中毕业照
后排右1站立的是班主任白治平老师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同学们才从初中基础课补起,开始正常的课业学习,白治平、王和平等老师为了适应高中教学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专门去川师大进修高中课程和教学内容,各科老师认真教学、辅导,带领八一校78、79届学生高考成绩上线率在金牛区名列前茅。
回顾自己就读八一校的经历,联想到现在的学生教育投资和学习压力负荷,社会实践锻炼缺位,德智体全面发展失衡和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凸显,我为自己曾在70年代在八一校学习和生活感到庆幸。
我们八一校的同学,走向社会后,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出了很多人才。有就职于政府部门领导岗位的,有企业高级工程师,有工艺美术大师,有专业技师,有金融会计师,有主任医师,有教授,还有“天之骄子”空军飞行员(试飞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八一校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幸福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方面尽显各自风采。
八一校同学,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在自我创业中,能适应所处环境,获得一些成就或成绩,既与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有关,又与从小在八一校受到老师的严教培育,在校养成追求上进、自立图强、独立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我们特别感谢培养过我们的“灵魂工程师”——八一校老师!感谢我们就读的八一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