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1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用我们的心智,创造社会价值!
传递有用的信息,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将挥之不去的思念永远寄存在网上!
让革命军人的荣誉代代相传!
深切感念为创建新中国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
难以忘怀的经历!

选取学校:

提示:
学校和校友公示信息本站代为上传。网上报名非隐匿信息即时公开显示。图文可在留言区自行发表。取消/修改报名和留言信息由网管代办。现有/曾有学校(含分校)用一个校名。共享网址分别集中链接。校方信息均免费上传。垃圾信息将被清除。
联系网管请致——
QQ:514064997
八一校友QQ群号:
173952160
可容500人)
94354871
(可容200人)


网站建设+软件开发+服务器租赁
关联网页切片 快速切片 快速建站
定制电子签到 电子签约
多点触摸   触摸管理软件
输入关键词: 报名  发表
学校: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姓名: 金乐平
标题: 回忆母校的点滴随笔
内容:

【投稿

回忆母校的点滴随笔


    今年,西藏军区八一校走过70周年的历程啦!细一想,我已经离开母校56年了!也是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人了。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

    我们的母校建于1950年,对于我们藏二代来说,它就和西藏军区保育院一样,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启蒙和培育我们成长的替代妈妈。我们有不少发小从生下来,母亲休完产假后就回到了前方(西藏),孩子就送到保育院的婴儿部,由保育员带着,直到上保育院的小班、中班、大班,适龄后又送到八一校读书。在保育院,我们这些孩子就像在鸡妈妈翅膀下护着的小鸡仔儿,被细心地呵护着。在八一校长达6年的寄宿日子里,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团结友爱,学会互相帮助……。那段日子,是我们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也是最幸福快乐的童年。

    每每回忆起在母校的日子,总有被幸福暖流拥抱的感觉。我把这点点滴滴的甜蜜的回忆随笔,献给我亲爱的母校——西藏军区八一校,也献给培育我们成长的辛勤园丁们。

    随笔一:

    1958年的秋季,我们成都一保育院(由于唐场保育院的孩子大幅增加,便分离出了三个保育院——川办机关内的是一保育院,成都十二街的为二保育院,唐场原址的便成了三保育院。)大班的孩子就要上学了。

    我们的学校——西藏军区八一校坐落在成都西郊茶店子,四周被农田包围着,享受着春耕秋收的美丽景色。校园的环境非常漂亮,有大操场、游乐场地、大池塘。教学区三排红瓦黄墙的平房,就是我们低年级和中年级的教室,每排教室之间是美丽的花圃,就像在花园里上课一样。学校里还设有学生食堂、教师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医务室,洗漱台,洗衣房等。为了保障我们的生活,学校还有养猪圈、养马房。老师和教职员工们还要抽空在学校的空地上种蔬菜。这所成都市唯一的寄宿制小学,是党中央和祖国为了让我们在西藏战斗和工作的父母安心工作,了无牵挂,在解放初期(也正是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困难时期)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这些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守儿童”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家!拥有了一个健康成长的摇篮!我们从心底里由衷的感谢亲爱的祖国!亲爱的党!亲爱的母校——西藏军区八一校!

    随笔二:

    开学了,我们一、二保育院的孩子们分别组成了一年级甲、乙两个班。迎接我们一年级乙班新生的两位老师是:凌学珍班主任和杨天惠老师。凌老师刚从北京拼音字母训练班学习回来,从我们年级开始,就正式用abcd拼音,开始学习字的正确读法,而后才学习字的正确写法,我看过高年级的旧式拼音,感觉有点儿像日文,反正搞不懂。也许是那个时候师资力量不足吧?凌老师除了教我们语文、算术,还要教我们音乐课。杨老师既教我们体育、图画、手工劳动课,还是我们的生活老师。

    我们这些刚入学的幼儿,就是在两位老师几乎全天候、全身心地关心和照顾下,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懂得遵守校规校纪,牢记和做到了遵守小学生守则,成了真正的小学生。

    永远感谢和铭记我们的启蒙老师——凌学珍和杨天慧如妈妈般的关爱。

    随笔三:

    经过了秋冬春夏,一年级的学业结束了,我被班上评为五好学生(那时候的五好,是: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劳动好,团结友爱好)。在学校的年终表彰会上,五好学生都戴上了大红花,我第一次有了荣誉感,带着就舍不得取下。第二天。海萍学姐看到了就笑着对我说:“你怎么还老戴着大红花呢?取得的成绩是上学期的啦!要想再戴大红花、当五好学生,下学期争取吧!”我的脸一下红了,同时也明白了:荣誉是一时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一步一步不断争取和保持的。

    随笔四:

    熊孩子们的成长是免不了要犯很多错误的,犯了错就要被“讲道理”。我们八一校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被讲道理可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哦!

    给我们讲道理的“主讲者”,多是我们的生活老师,因为任课老师是没有多余时间的。凡是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如课堂上打瞌睡,讲话,玩东西,溜号(借上厕所外出小玩旷课),同学间吵架、打架等,都是要被讲道理的。就连午休不好好睡觉,影响他人休息,以至影响到下午上课的,也是要被讲道理的。讲道理的时间时常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也是同学们自由活动玩得最愉快的时候。只要听到“×××,×老师叫你!”就知道“大难临头”,要遭讲道理了。我们班的何碧霞老师讲道理的方式可是多样的——有时候是一个同学讲完后传下一个同学接着讲,称之为“分别教育”;有时候是犯错的同学集体站在一起,谁表现得最有诚意(站姿端正,表情有认错感),就最先讲,其他同学一起听,称之为“集体受教育”。错误分大小,小错的先讲,大错的后讲。犯错还分初犯、偶犯、屡犯。初犯、偶犯的先讲,屡犯的后讲。先讲完道理的同学就可以“解放”去玩了。对于“不知之不为错”的初犯和偶犯的,一般讲得很快,老师讲明了道理,同学明白了对错,并表示下不为例了,这道理就算讲完了。对于明知是错的又不能自控的犯错,老师一连串的问“为什么?”真是直问得犯错的同学惭愧又无语。对于同学间激情发飙而产生的吵架、打架,老师会将当事的两位同学叫到一起,辨明是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两位远离父母的孩子懂得了互相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懂得了要互相宽容和互相理解,懂得了团结友爱和互相帮助,最终让孩子们互相道歉并握手言和。对于一些屡屡犯错,贪玩不能自控且认错又快的“老油子”般的熊孩子,老师很能琢磨其心理,先让其“晾”一边不予理睬,磨磨贪玩的性子,让他能真正静下心来想想犯错的原因,而后再讲道理,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并保证要认真改正后才算完。

    我曾遇到过最奇葩的讲道理,至于犯的什么错我早已忘了,但被讲道理的方式我至今难忘。那是二年级的事了。那天我知道自己犯错了,一直忐忑不安,等待老师的讲道理,可是直到吃晚饭了也没有音信,心里暗自庆幸:“哈哈哈,老师多半忘了!”晚饭后要放电影《红孩子》,一星期一场的电影是同学们最期盼和渴望的。坐在大食堂里,电影开始啦!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盯着银幕,看着故事拉开了序曲:“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忽听“金乐平,何老师叫你!”如雷轰耳!其结果是:我被叫到老师面前,背着银幕,听着电影音乐和台词,听着同学们与电影情节产生共鸣的笑声和鼓掌声,心里像被猫抓了似的,就这样被讲了好一阵的道理才算完啊!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有意思。当时觉得很委屈,现在想想我们的老师为了育人育才可谓是用心良苦,也是多么的不易啊!我们这些熊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犯错、认错、改错的轮回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有了正确的是非观念,懂得了对与错,才有了我们的进步和成长。

    非常怀念我们的生活老师何碧霞!

    随笔五:

    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有了每周一次的劳动课,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堂中接触大自然,学习劳动,学习生活,提高动手能力。在劳动课中,我们学会了怎样用锄头挖地,怎样种向日葵和蓖麻。夏收期间,我们利用劳动课走向田间地头,帮助农民伯伯麦收、拾麦穗。同时在劳动课中,还逐步学会了生活中洗自己的袜子、手绢、红领巾等小东西,也学会了缝补破了口子和小洞的衣裤,学会了钉纽扣。

    我们班的男同学李逢川可是缝补衣服的高手哦!他缝补的衣服,针脚细密,补丁平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现在的孩子们早已没有了劳动课(教育系统现正在恢复劳动课)。缺了这门课,就不会有劳动后的幸福感。我还是很怀念我们那时候的劳动课,我们在劳动课中学会了各种劳动,又在劳动成果中获得了喜悦和价值感,从而建立了自己一生的正确定位——做一个建设祖国的普通劳动者

    随笔六:

    人说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青春期的叛逆期,那么小学三四年级就是一个人少年期的叛逆期。我记得八一校三、四年级的孩子就是要调皮捣蛋些。我在三、四年级时就像进入了这个“怪圈”,常常仗着自己学习悟性好而不好好听课,到做作业时,就翻看书中的例题,瞄一下咋做的就会了,还自以为聪明,无师自通。四年级时,我们增加了作文课和珠算课。书中可是没有什么例题,是要认真听讲,掌握写作技巧,珠算要认真背口诀的,我还是经常照本抄书。糊弄老师的同时也糊弄了自己,在一次期末前摸底考试时,我的成绩直线下降。写的作文完全是口水话、流水账,算数也才达到及格,珠算几乎就是白卷。分数一公布,不少平时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都在我之上,这下真是大大打击了我的自尊心,我被教珠算的陈老师(名字记不清了)叫到办公室补课,陈老师指着算盘的上排一颗珠子,问:“这是几?”我脑袋一片空白,老师又指着算盘下排的一颗珠问:“这是几?” 我冷汗都下来了,不敢作声。因为没好好听课,还真不知道耶!“原来你这学期读的是望天书嗦?连一颗珠代表几都不知道?”陈老师哭笑不得地说,于是我在陈老师辛苦的恶补下,才赶上了班里的学习进度。期末考试达到了优良。我到现在还一直记得这件糗事,也非常感谢陈老师对我们每个学生认真负责不放弃的教学态度和精神。教我们语文的罗恭贤老师是个恩威并重的老师,对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她可是很严厉的,所以,调皮的孩子有点怕她,课堂秩序自然要好些。对调皮学生有点进步的时候,他总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自觉性。我就是这样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逐渐爱上了作文课。在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度过了我的少年叛逆期,逐步走出了这个“怪圈”。我们八一校的老师们就是这样辛勤培育祖国花朵的。

    随笔七:

    在小学六年的生活中,八一校的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的小小军乐队那可是全成都市乃至全国的独一份儿哦!军乐队里有小号、大号、长号、圆号,还有黑管。吹黑管的冦学文学长就是从小小军乐队走向中央音乐学院,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后来我们班的仇边疆同学也加入了小小军乐队,吹小号。小小年纪竟也能吹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如此美妙的音乐。学姐扶小丽和扶庆浪既是两姐妹,也是前后两任乐队指挥,她们那潇洒干练的指挥架势真是迷倒了不少学弟学妹们。

    学校的红领巾合唱团在成都市少年合唱团中也是佼佼者。我们的大合唱《少年英雄刘文学》还通过四川广播电台的录播,传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让我们远在西藏的前辈们听了都感到无比欣慰!我们教导处主任黎晓龙为配合当时的阶级教育,专门为合唱团写词谱曲创作的歌“水有源啊树有根,吃水不忘开井人……”好多同学至今还会唱。我们从歌声中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深切感受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我们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应担的历史使命。李良全老师从川音毕业就分到了八一校。她为我们合唱团的建立和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今他坐在钢琴前双手同时弹奏高、低声部的倩影仍然牢牢留在我的脑海里。

    学校的舞蹈队也是非常棒的!早期的儿童音乐歌舞《森林里的宴会》,《春到茶山》,到后来的经典舞蹈《洗衣歌》都让人记忆犹新。我的姐姐金鲁萍那时可是舞蹈队里最亮眼的小明星哦!

    学校的体育活动同样开展得不错,乒乓球队在金牛区可是数一数二的。学校的花式跳绳在成都市少儿运动会上也是有不俗的表现。我们班的郭渝曦同学曾在成都市少儿运动会上60米短跑和跳高双双夺得冠军,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我们的老师们真是辛勤的园丁,在提高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上,下足了功夫。一年一个台阶。在建校后短短14年间,创造了八一校硕果累累的黄金时期,也成为了成都市最好的小学之一。

    我们每一个从八一校走出来的孩子,从心底里非常感恩我们的母校,也非常感谢为我们付出心血的全体教职员工,衷心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随笔八:

    记几件有趣的事。

    一、二年级的时候,每个班都有一个生活老师,她们关心着所有学生的洗漱、就寝和清洁卫生。夜间,老师半夜还要查房,督促容易尿床的孩子起来夜尿。一天晚上,正值生活老师康立芬查房,刚走到女生宿舍门口,只听郭渝曦同学大喊:“滚出去!”康老师立马把郭渝曦拎起来讲道理。郭渝曦迷迷瞪瞪不知道咋回事?康老师质问道:“为什么要喊老师滚出去?”郭渝曦委屈的分辨:“我没有啊!”结果是梦话一场……哈、哈、哈!

    认识钟伯君老师是我们六年级的时候了。我们的班主任周厚模老师被评为成都市的先进劳动模范,据说还因此见到了朱德总司令呢!周老师参加先进代表大会期间,班里的算术课就由五年级的算术课老师钟伯君来代理。钟老师那时可是个帅小伙,他和学生有着非常强的亲和力。他教的学生们都喜欢他,那时候,学校的教学也在学习部队郭兴福的教学法(主张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练兵,提倡启发式、诱导式、研讨式,把战士训练活,训练精。整套训练方法受到军委领导重视和总参推广)。课堂上,钟老师讲解应用题: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每小时能跑70多公里。为了形象教育,他在教室里作飞翔状,“飞”了一圈;接着又讲: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每小时能飞50公里。于是又在教室里“飞”了一圈……,我为此偷笑了好久哦!那堂课给我留下了太深太深的记忆。那时,我们年轻的老师,刚走向教育岗位,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是多么的可爱啊!

    在一次期末的地理考试中,全班同学寂静无声,埋头写着答案,刘娜同学在填写三大钢铁基地时突然“卡壳”了。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咋就有一个想不起了呢?这时,教导处的包主任(因为他的酒糟鼻常年都是红彤彤的,同学们背地里叫他红鼻头或包头)来各班考场视察。他刚一推开教室门,只听到刘娜同学情不自禁的叫道:“哦!想起来了,还有包头嘛!”顿时惹得全班同学大笑,可想而知当时的场景……。

    春去秋来,夏往冬至。六年的小学生涯结束了。懵懵懂懂的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分别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我们六乙班30多个同学,有三分之一还强的同学考上了当时成都最好的四、七、九中学。我们感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也深深的感到老师的更不易!

    我把这些零敲碎打的片段献给亲爱的母校!不光给发小们留痕,也给母校70周年一个美好的纪念和祝福!


(作者:64届学生金乐平)


浏览: 899
日期: 2020-06-12


输入关键词:
回复留言记录(0):
序号 姓名 回复内容 回复日期
暂无回复!
共有0   上一页   下一页   0   当前第 页  

回复留言
姓名:  [必填]
回复内容:  [必填]